发布时间:2020-11-02 人气:1813
审判主要参与者有当事人以及人民法院,主要是指人民法院对人民检察院的公诉案件或者自诉人自诉的案件进行审判裁决的一种活动。需要注意的是涉及国家机密﹑个人隐私和未成年犯罪案件通常不会采取公开审判的形式。刑庭是我国人民法院审理刑事案件的组织机构。
一、二审的审理结果包括以下几种:
1、调解。由于已经有了一审判决,客观上为当事人提供了案件处理结果的预期,因此二审阶段仍然有较大的调解空间。因为一方面,上诉人希望与被上诉人达成和解,以减少损失,另一方面被上诉人也希望通过与尚存的核减免去执行之累,调解达成协议的,由二审法院制作调解书,原来的一审判决在调解书送达后,即视为撤销。
2、维持。原判决、裁定认定事实清楚,适用法律正确的,以判决、裁定方式,驳回上诉,维持原判决裁定。
3、撤销或者变更。原判决、裁定认定事实错误或者适用法律错 误的,以判决裁定方式,依法改判、撤销或者变更。
4、发回重审或改判。原判决认定基本事实不清的,裁定撤销原 判决,发回原审人民法院重审,或者查清事实后改判。
5、发回重审。原判决遗漏当事人或者违法缺席判决等严重违反 法定程序的,裁定撤销原判决,发回原审人民法院程重审。
二审人民法院的裁判文书为终审判决、终审裁定,自送达当事人之日起生效。
二、二审判决后申请执行的时间
从被执行人收到的二审判决书后,法律文书规定的履行期间最后一日起两年内申请法院强制执行。
根据我国民事诉讼法的规定,申请执行的期间为二年,如果在此二年内出现执行时效中止或者中断的情况,则施用诉讼时效中止或者中断的规定计算执行期间。同时,两年的执行期间的起算日系生效的法律文书规定的履行期间最后一日起算。法律文书规定分期履行的,从规定的每次履行期间的最后一日起算。法律文书未规定履行期间的,则应从法律文书生效之日起算。二审判决是生效的终审判决,自被执行人收到二审判决后,如果二审判决规定了履行期间,则从二审判决确定的履行期间最后一日起算两年执行时效。如果二审判决是维持原判等判决,则按一审法院确定的履行期间的最后一日起算两年执行时效。
三、执行时间的规定
1、被执行人有财产可供执行的案件,一般应当在立案之日起6个月内执结;非诉执行案件一般应当在立案之日起3个月内执结。但中止执行的期间应当扣除。
2、有特殊情况须延长执行期限的,应当报请本院院长或副院长批准。申请延长执行期限的,应当在期限届满前5日内提出。"
3、如超过六月未执行的,申请执行人可以向上一级人民法院申请执行。上一级人民法院经审查,可以责成原人民法院在一定期限内执行,也可以决定由本院执行或者指令其他人民法院执行。
前款规定的期间,从法律文书规定履行期间的最后一日起计算;法律文书规定分期履行的,从规定的每次履行期间的最后一日起计算;法律文书未规定履行期间的,从法律文书生效之日起计算。
在处理案件的时候,可能需要适当了解一些刑事法规的内容,这样处理的过程中才能更好的保护自身利益。所以大家在日常生活中可以多关注审判方面的法律知识,以避免遇到相关问题时无所适从。
联系方式
热线电话
400-0022-980
公司电话
400-0022-980
咨询律师